当前位置: 主页 > 惠州资讯 > 正文

横沥和芦洲6个名村示范村将建成新农村示范片

时间:2019-04-07
黄沙洞旅游休闲观光点。

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精神,深入推进精准扶贫,9月15日上午,惠城区召开新农村建设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。区委书记林利育,区委副书记、区长陈国强,区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陈宇浩,区委常委、区委办主任黄智勇,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容树坤,副区长陈广文出席会议。

  林利育说,惠城区将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主业来抓,以创建黄沙洞旅游休闲观光点、新楼村党风廉政建设、龙塘村忠孝文化、鹿颈村爱国主义教育、水口下源和张村德育文化及现代农业示范村、墩子场等6村连片改造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,力争惠城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。

马安龙塘村富有忠孝文化特色。

  思路

  一年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

  《惠城区关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总体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“《方案》”)甫一出台,落实方案的步伐就紧跟其上。当日会上,陈国强与水口街道、横沥镇、芦洲镇代表签订了《惠城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责任书》,惠城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提上日程、落实到点。

  根据 《方案》,惠城区将围绕“代表全市新农村建设最高水平”的定位,咬准“一年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,3年形成连片建设,5年形成产业特色,用10年时间把全区142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”的目标任务,按照“抓两头、带中间”“先达标、再提升”的工作思路,一头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建设,提档升级,创建示范标杆;另一头抓好特色村创建示范村工作,鼓励“中间村”自主建设,全力把142个村打造成为党组织领导有力、基础设施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完善、生态环境良好、农民持续增收、社会和谐稳定、岭南特色鲜明的新农村示范村。

黄沙洞美丽的自然风光。

  年内实施三大工程改善农村环境

  根据目标,惠城区以点带面、连片实施来“分解动作”。该区将以行政村为基础,以20户以上自然村为基本单元,以连片连线打造为基本要求,按照基础整治建设期、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分步推进,3年见成效,5年大提升。总体来讲,惠城区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连片打造创建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、特色示范村创建三条主线进行。

  2017年,以巩固提升“美丽乡村三大行动”为抓手,全面实施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基层治理“三大工程”,有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

  2018年上半年20户以上自然村100%完成整治任务,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,全面消除脏乱差现象,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,基本达到宜居宜业宜游。

  2018年,把横沥镇黄沙洞村、墨园村、土桥村、沙岗村、泰安村和芦洲镇墩子场村等6个名村示范村建设成一个 “水秀绿带翰墨梅乡”示范片。

  此外,按照省、市“每个建制行政村打造1~2个示范村”要求,惠城区将分四年推动全域新农村建设,每年创建一批特色新农村示范村,2017至2018年先后启动60个特色新农村示范村建设,2019至2020年先后启动剩余82个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的示范村创建工作,力争通过四年努力,创建一批环境优越、设施配套、特色鲜明的新农村示范村。

  重点

  深化“3+3+X”模式打造新农村

  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在工作推进中要突出重点,抓住关键,深化‘3+3+X’的建设模式,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”林利育在会上深入阐释了“3+3+X”的建设模式。

  第一个“3”,就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 “三大行动”。清洁先行方面,重点要全面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,确保村庄保洁覆盖面、农村积存垃圾清理率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%;清水治污方面,重点要全面整治村庄生活污水,今年要完成东江、西枝江干流沿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,2年内新建18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;绿满家园方面,重点要大力建设环村绿化带,实现“村庄园林化、庭院花园化、道路林荫化”的目标。

  第二个“3”,就是创新实施农村“三大基础工程”。基础设施工程方面,重点要迅速启动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深入推进农村“八通四改”,确保今年底实现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、村村通自来水、通客运、通路灯、通网络、通电视、通电商、通金融、通惠农服务等全覆盖。公共服务工程方面,重点要抓好一个公共服务中心、一个卫生站、一个文体活动中心、一个村级幼儿园、一所村级养老院、一个农村公园等“六个一”工程,特别是要加快建设一个村级幼儿园、一所村级养老院,实现村级全覆盖。基层治理工程方面,重点要大力实施村党支部书记、“第一书记”的两个“带头人”培育工程,坚持做到民主法治“两手抓”,深入开展文明村、星级文明户、诚信户创建活动,推动基层文明创建“十百千”示范工程,培育文明乡风。

  “X”是自选动作。将鼓励各村根据资源禀赋,结合实际,因地制宜,积极培育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村一业”等特色产业,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庄建设风貌等。“农村 ‘千村千面’,对条件好的村,要通过大投入,打造特色产业;对条件差的村,要着重改善基础设施。”林利育说。

  本组文/图(除署名外) 本报记者谢菁菁郑国瑞 通讯员周文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