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龙门资讯 > 正文

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精准脱贫路越走越宽

时间:2017-11-07

上东村自然环境好,生态优势明显。 本报记者陈春惠 摄

  开栏语

  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。我市自去年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,以“村村有物业、户户有就业、人人有收入”为目标,创新开展百局帮百村、百会帮百村、百企帮百村“三个一百”精准扶贫新模式,通过实施项目扶贫等“十大扶贫模式”,全方位多维度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本报即日起开设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”栏目,报道惠州精准扶贫脱贫的思路措施和成效经验。敬请垂注。

  上东村地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北端,毗邻韶关市新丰县板岭镇,是省级重点贫困村。作为上东村的挂钩帮扶单位,市委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,按照扶贫工作统一部署,坚持“一村一策、一户一法”,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态种养,着力办好民生实事,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,带领村民走脱贫致富新路。

  如今,上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大变化,一批造血式扶贫项目相继建成。截至去年底,20户无劳动能力和15户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实现脱贫。今年,该村其余15户相对贫困户将全部脱贫。

  贫困户可入股分红还可就近就业

  阳光洒在金灿灿的稻田上,清风掠过婆娑竹林。今年48岁的贫困户杨金发,在上东村一片群山怀抱的茶场和果园里忙活着。“等到茶叶收成时,年收入可要翻几番喽。”杨金发高兴地说。

  满面笑容的还有市委办驻村干部、村“第一书记”刘艳军,他指着茶树说:“这些高山茶长势很好,估计能给村民带来不少收入。”

  刘艳军介绍,通过市委办协调,今年上东村通过争取政策资金和合作社自筹资金等方式,由龙门县瑶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,种植高山茶80余亩,一方面贫困户可以以土地或资金形式入股分红,另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。

  杨金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。杨金发原来在外地打工,年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,生活压力大。今年,杨金发通过小额信贷入股茶场,现在成了茶场的场长。杨金发经常去茶场除草、施肥等,管理茶场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。“生活变化很大哟,等茶场收成时,一年下来就有4万多元收入了。”杨金发笑着说。

  将做强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

  上东村下辖18个村民小组,总户数550户。长期以来,上东村作为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,没发展工业,也没有主导产业,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。不过,上东村生态资源丰富,生态优势明显,森林覆盖超过90%。因此,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优势,强化产业扶贫,是该村实现稳定、长期脱贫的重要保证。

  刘艳军介绍,自去年4月份进驻帮扶以来,市委办积极推进各项扶贫产业项目,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“造血”。例如,筹建光伏发电项目,去年投资约48万元建成4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,每年收入5万多元;筹集50万元入股娃娃鱼养殖企业,从2016年开始每年分红4.5万元给贫困户;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林业经济和特色种植产业;鼓励村民种植竹子、杉树等经济植物;出资29万余元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业,一次性采购36头水牛分给贫困户发展养殖业;协调市海洋与渔业局赠送5万多尾鱼苗给贫困户……

  接下来,市委办将立足上东村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,帮助上东村做强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,实现“双脱”(村脱困、户脱贫)目标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。

  本报记者陈春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