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龙门资讯 > 正文

龙门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开辟新茶园 生活有新盼头

时间:2017-11-07
  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。我市自去年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,以“村村有物业、户户

  有就业、人人有收入”为目标,创新开展百局帮百村、百会帮百村、百企帮百村“三个一百”精准扶贫新模式,通过实施项目扶贫等“十大扶贫模式”,全方位多维度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《东江时报》即日起开设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”栏目,报道惠州精准扶贫脱贫的思路措施和成效经验。敬请垂注。

 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,高山茶和桔子园种植帮助贫困户脱贫就业。《东江时报》记者张艺明 摄

  ■《东江时报》记者刘建威 “等到茶叶收成时,年收入要翻几番了。”近日,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,贫困户杨金发在新开辟的茶田里憧憬未来的新生活。

  上东村地处蓝田瑶族乡最北端,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,也是省级重点贫困村。自去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,市委办挂钩帮扶上东村,坚持“一村一策、一户一法”,因地制宜,积极发展生态种养,着力办好民生实事,带领村民走脱贫致富新路。

  产业扶贫 提高村民收入

  上东村面积37平方公里,下辖18个村民小组,总户数550户。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。精准扶贫开始前,全村相对贫困户50户,2016年出列帮扶贫困户35户。目前,剩余的15户相对贫困户今年将全部脱贫。

  “做产业,是脱贫最稳定的保障。”市委办驻村干部兼上东村第一书记刘艳军认为,产业扶贫是村实现稳定、长期脱贫的重要保证。例如,市委办今年协调上东村通过争取政策资金和合作社自筹资金等方式,由龙门县瑶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,种植高山茶80余亩,帮扶户可以土地或资金形式入股分红,也可以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。

  48岁的贫困户杨金发就是最好的例子。他以往在外打零工,年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。但一家5口,他要养家、供孩子上学,生活压力非常大。如今,杨金发通过小额信贷入股茶园,并成为茶场场长。“生活变化很大,等茶园收成时,一年下来就有4万多元收入了。”杨金发说,他基本上每天都会前来管理茶园,除草、施肥等,并且管理茶园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,生活有了新盼头。

  生态扶贫 增强“造血”

  “上东村的主要资源优势是生态好、水资源好,森林覆盖为96.6%,有寒山河、坪河两条小河,并有温泉资源。” 刘艳军介绍,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优势,强化产业扶贫,是村实现稳定、长期脱贫的重要保证。

  生态扶贫是一种新的可持续扶贫方式,只有因地制宜,打好生态牌,才能形成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。因此,上东村结合自身生态资源优势,按照“一村一策、一户一法”实施精准脱贫。

  刘艳军举例,自去年进驻帮扶以来,市委办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扶贫产业,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“造血”。例如筹建光伏发电项目,去年投资约48万元,已建成4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,每年收入5万多元;筹集50万元入股娃娃鱼养殖企业,从2016年开始每年分红4.5万元给贫困户;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林业经济和特色种植产业,鼓励村民种植竹子、杉树等经济植物;出资29万余元帮助上东村有劳动能力的帮扶户发展种养业,一次性采购36头水牛分给贫困户发展养殖业;协调市海洋与渔业局给上东村养鱼的贫困户赠送了5万多尾鱼苗,价值3万多元……

  办民生实事 村貌大变样

  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、全新打造的村卫生站……如今的上东村,村容村貌大变样,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新农村。

  据悉,帮扶以来,市委办一直着力办好民生实事。刘艳军介绍,市委办协助上东村开展好 “美丽乡村三大行动”,增设了20个垃圾桶,规划建设13个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,利用绿满家园专项资金16万元对村道和文化广场进行绿化,制定方案申请国家专项资金380余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。

  此外,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,向市县水务部门争取30万元为村民装上饮水净化设备;投入12万元改扩建了村公共服务站;筹资38万元重修被山洪毁坏的江湾陂,已完成约3.6公里村道硬底化;筹资约10万元为上东村已硬底化的部分村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;推动村旅游厕所建设等。目前,上东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详规(初稿)已完成,待市、县审定通过后将加快实施。

  接下来,市委办将立足上东村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,努力做好“山”“水”“文”三篇文章,做强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这个主导产业,实现上东村 “双脱”(村脱困、户脱贫)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