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龙门资讯 > 正文

龙门: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 民众:生活更舒适

时间:2017-11-17
创文工作开展以来,龙门县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。

  走在龙门的大街小巷,干净整洁的道路、规范美观的建筑外墙、如繁星点缀的绿色植物……这一切无不让人赏心悦目。多年来,龙门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为追求,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,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宗旨,全县人民同心同力开展创建活动,“创建文明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已成为建设幸福龙门、推动跨越发展的共识。

  2011年,龙门县获评广东省文明县城;2014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提名城市。2017年以来,全县以冲刺的姿态,举全县之力、集全民之智,不断推动文明创建深化巩固、提质扩面。本月14日,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,龙门县首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荣誉称号。

交警和志愿者在重点路段站岗维护交通秩序。

  体制完善

  精神文明建设“软指标”变成硬任务

  “文明城市创建,不仅能让一座城市 ‘强筋骨’,更能从内在提升城市的‘精气神’。只有全民动员、全民参与,才能使创建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。”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说。

  “文明创建既是目的,也是过程;既要重硬件,也要重软件;既是惠民利民的举措,也是建设幸福龙门的重要途径。”龙门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段致辉说。

  基于此,创建伊始,龙门县就从领导机构、责任分工、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,构建齐抓共管的强有力创建格局。

  与此同时,龙门县建立分层考核机制,通过开展“红袖章”巡查活动、组成联合工作组进店入户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,把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,督促基层单位和干部自觉履行好创建职责,使得精神文明建设的“软指标”变成了硬任务。

  氛围营造

  公益广告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

 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的过程中,龙门县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色彩绚丽、雅俗共赏的农民画之中,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,树立了独具一格的文明城市品牌。

  为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,今年以来,龙门县在县城西林河的一河两岸、城市主干道、建筑工地、高速公路出入口、公园、广场、桥梁、车站等地,布置了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民画和“讲文明树新风”等公益广告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,达到“润物而不自知”的效果。

  与此同时,该县还在有关党报党刊以及“龙门文明网”、“愉悦龙门网”等官方媒体平台上开设创文专栏,全方位宣传报道创建动态。通过创文彩铃、手机彩信、微博、微信、今日龙门APP平台发布创文动态,共发布创文动态信息近20万条。全面铺开“讲文明树新风”和“图说我们的价值观”公益广告宣传活动,共发放龙门文明手册4万多本,发出《文明创建倡议书》10万多份,制作大型公益广告600多块、龙门农民画墙绘7000多平方米,县城建筑工地围挡采用新型材料设置美观工整的公益广告,全县各商业店面、银行保险金融行业的LED显示屏全天候刊播核心价值观宣传公益广告,文明城市公益宣传效果大幅提升。

  “这些作品很有教育意义,龙门农民画和文字有机结合,让人在看画、读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明熏陶。”市民黄浩说,希望这些公益广告在更多平台上展示,提醒人们做个文明人。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为县城增添了一抹明丽的色彩。

  道德教育

  涌现一大批各类先进典型

  “我知道!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……”在龙门县龙城二小,课间休息时间,在一处宣传栏边上,几名学生围在一起观看宣传栏上的内容,争相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  创建文明城市,给龙门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的改观。多年来,龙门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用道德滋养群众心灵,为社会正能量的凝聚奠定了根基。

  龙门通过广泛开展“我推荐、我评议身边好人”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,全县涌现一大批各类道德典型。同时,采用现场交流、先进事迹报告会、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,做好重大典型和“身边好人”学习宣传,在全社会掀起了“争当好人、争做好事”的热潮……

  据统计,目前龙门县涌现了3名中国好人、4名广东好人、46名惠州好人。还有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胡炜、“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”黄球根等一批基层党员先进模范。截至2017年11月,龙门共有志愿服务队410支,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26391人,占县城常住人口的32.4%。这些好人和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好人之城”、“感恩之城”、“善行龙门”。

  强化措施

  实施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

  为全面落实文明城市创建责任,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,龙门县早前正式推行“区域式联动、网格化管理”新举措。此举措有效加强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的实施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构建横到边、纵到底的拉网式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,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。

  据了解,该举措以龙城街道的各社区为单位,细分出各路段为网格管理主体责任区,实行街长总负责制,分社区管理群主总揽制,积极协调各方力量,实行城市管理“六进网格”,即交警、城管队员、住建局人员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员、环卫保洁人员和包干区单位干部,形成整体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。

  “城市网格化管理和‘门前三包’责任制是一项系统工程,必须强化条块力量的整合和各方面责任的落实。既要强化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,又要调动党员骨干、居民骨干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。”龙门县创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实行网格化管理,旨在进一步理顺龙门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机制,有机整合各种人力资源,切实解决好多口径、多层次管理、资源分散、职能交叉、监管不分、权责不一等问题。目前,龙门县城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化,县城地区131条路、街、巷都实现了网格化管理。

  民众声音

  环境一天天变好,生活更加舒适

  日前,记者走访县城新兴路、太平新路、西林路等多条主干道发现,每条道路都干净整洁,许多商家都能自觉履行“门前三包”责任,主动将自己的卫生区域打扫干净,将占道物品移至店内,并且在门前放置小型垃圾桶,有效杜绝消费者随地丢弃垃圾等不讲卫生行为的发生。

  据了解,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创建工作,龙门深入开展了交通秩序、市容市貌、社会治安、环境卫生、集贸市场、窗口服务、食品安全、社区管理“八大整治行动”,主动听民声、察民情、聚民智、解民忧,及时受理解决群众发现的文明创建问题。

  “八大整治”行动期间,龙门县有关部门加强了执法巡查,加大了违法建筑物的清拆打击力度,将太平新路、东门路、新兴路等路段作为重难点整治路段进行常态化管理,以“疏堵结合”的原则解决乱摆乱卖问题,按照“主干道严禁,次干道严控,内街小巷规范”的办法,规划选择合适地段设置流动摊贩摆卖场所,给小商贩提供经营出路。

  “环境好了,路段占道经营、出店经营现象减少了,一些卖水果、蔬菜的小商小贩也都自觉地进入了市场。”在太平新路附近居住的市民何女士开心地跟记者说,现在县城的环境一天天在变好,道路干净了、绿化多了,出门就像看风景一样,心情舒畅,生活也更加舒适了。

  “开展‘八大整治’行动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创文工作,我县正逐步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,实现‘八个常态化’的目标。”县创文办负责人叶桂红说,创建文明城市,归根结底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,必须为群众带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。

  本版文/图(除署名外)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通讯员龙新心